近幾年,青島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,停車位數量缺口十分巨大,智能立體停車越來越受認可,然而在青島的應用情況卻比較滯后。青島市政協第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,政協委員陶喜冰建議青島應加強政策扶持促進智能立體停車。
陶喜冰在提案中提到,截至2017年12月26日,青島市機動車保有量上升為261.5萬輛。停車位數量缺口十分巨大,影響了道路暢通、交通秩序、市容環境和消防安全,對城市發展競爭力、城市功能品質提升、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尤為突出。
從先進國家或地區經驗來看,推行立體車庫建設、加快停車場智能化發展,是解決城市停車難的有效途徑,也是當前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。這種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的立體停車和公共停車場,在青島的應用情況卻比較滯后,有些“水土不服”,存在立體停車建設流程與規范標準滯后、單一用戶的獨立投資負擔較高、方案設計與工程實施的不規范使停車場建設良莠不齊等問題。
他認為,要實現友好的智能立體停車體驗,并實現空間、時間的有效利用,離不開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相關的政策支持:一是組建青島市智能立體停車的工作推進委員會,聚集政府部門、行業協會、研究院、開發與投資企業、停車技術與裝備研制企業等資源,針對居民小區、商圈、醫院、學校、企業、公共停車場等區域,結合不同的場景研究多單位聯合車庫以及錯時復用車位、公共停車樓、緊湊型停車塔、機器人存取車以及其他地上地下立體停車庫等解決方案的合理應用;二是建立相應的基金,對智能立體停車庫的建設與運營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;三是成立靜態交通方向的工程技術中心,針對30秒取車的磁懸浮電磁驅動技術、無人化機器人自動泊車技術、車位動態管理云、鹽霧環境結構件表面處理等新技術進行研發與應用,推動產業化發展,把停車難不僅僅當作問題,也成為帶動青島市科技創新、新興產業發展的課題。
齊魯晚報?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
文章來源:齊魯壹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