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英偉達CEO黃仁勛此前曾說過,“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是具身智能”,“具身智能旨在發展基于數據驅動的軟硬件結合智能體,以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在真實物理環境下執行任務為主要方式,來實現人工智能的進化,具備自感知、自認知、自決策、自執行、自學習等智能特征。”在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雙重因素助推下,近些年來勢頭強勁的新能源汽車領域,同樣能看到機器人忙碌的身影。
青島科捷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乘用車60秒換電,商用車108秒換電,節省了時間、提高了效率。”作為國內知名頭部新能源車企核心供應商,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青島科捷”)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很難被撼動,其自主研發生產的乘用車、商用車高效換電站,更是一手打造了行業內人工智能、智慧換電生態全產業鏈開放平臺。
在科捷機器人身上,能看到很多閃亮的標簽,它是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,還是全國百佳示范機器人系統集成商,在工業機器人、自動化物流設備及以智能裝備為核心的工業4.0解決方案的研發、制造、銷售方面,都始終處于行業前沿的位置。
02
發揮科技動能 賦能新興朝陽產業
要說當下最火的行業,那新能源汽車肯定占據一席之地,截至2023年底,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,全年新注冊登記743萬輛,數據驚人的同時,還在保持高速增長態勢。以機器人助推中國智造,站在更高的位置上,緊密結合未來產業,推動新質生產力向更高能級邁進,為更多行業賦能,這是科捷機器人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,也是企業保持不竭發展動力的“秘密武器”所在。
03
一舉擊破行業痛點 ,與“續航焦慮”說再見
新能源汽車前行旅途并不是平坦的,也伴隨著很多令人頭疼的小毛病,包括換電成本高、安全責任劃分不明等,具體到換電模式推廣,麻煩就更多了,諸如換電機器人服務對象單一、單站點投資金額過高、占地面積大、施工周期長等瓶頸問題,長久以來都未得到妥善解決。
基于深厚的科技實力和經驗累積,再加上多年對行業的分析洞察,青島科捷成立青島科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科捷新能源”),深耕新能源車補能領域,一舉推出了新能源汽車自動換電機器人,整個換電過程均由機器人進行自動調控,從頂起電動汽車、卸掉螺絲、平移取放到更換新電池,直接將人工從中剝離出來。
傳統模式下,充滿電需要1個小時,如若選擇科捷新能源的乘用車換電機器人,優勢立刻就能凸顯出來,整個換電過程僅需60秒,比加油還快,實現了節約人工和時間成本的雙重效益。
除了乘用車換電機器人,商用車高效換電機器人同樣在市面上持續走熱,它主要面向的是重卡汽車。新能源重卡之所以運營效率較低,主要原因在于充電時間太長了,最快充滿一次需要1小時,而采用換電模式后,不到2分鐘就可完成一次換電,這前后之間的工作效率和續航里程差距對比,用“一個天一個地”來形容也不為過。
目前科捷新能源已自主研發了三代新能源乘用車高效換電機器人、兩代商用車高效換電機器人,這些產品在設備效率、成本經濟性、可靠性、模塊化擴展等方面均獲得了廣泛認可。公司還在積極嘗試打造綜合能源加油站,未來加油站不僅可以加汽油,還可以給新能源汽車充電,充電五分鐘就可以保持達200公里的續航里程。
04
全球市場是串聯在一起的,加強互利互信、溝通協作,方能構建良性循環生態圈,促使每個加入其中的企業獲得長遠發展和實質性進步,青島科捷在這方面就很有戰略眼光,通過關鍵技術的持續迭代升級和創新,高瞻遠矚,加強戰略布局,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大舞臺。
早在2010年,科捷就借助龍門機器人這把有力的推手,為國內外知名輪胎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。時間來到2023年,公司在與歐美等國際知名友商的競爭中,成功與北非客戶簽署輪胎工廠智能制造自動化項目,另辟蹊徑探索出了一條“走進去”的康莊大道,為全球制造業升級轉型發揮了“老大哥”的作用。
機器人產業確實正在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,它肯定不會局限于某個領域,而是能在萬千行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,還會悄無聲息間融入千家萬戶,而對于科捷機器人而言,無論未來行業如何變化,都將保持戰略定力,以不變應萬變,當然這里的不變,并非停滯不前、保持現狀,恰恰相反,而是在當今浮躁社會下,另一種更高的發展境界。
正如科捷新能源董事長李遠強所說的那樣,“回首過去,青島科捷自創立之初,就承載著‘科技創新,捷足先登’的初心與使命,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,我們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不斷投入研發,積極探索新技術、新工藝,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、智能的解決方案”。